一.为什么要“结婚”:
《结婚》是我这幅创作的题目,最初是受到VanEyke的一幅描写结婚场景的作品启发和影响,而决定以结婚为题目完成一幅根据VanEyke的原作进行换置的作品。这时,我对画面中具体如何换置改换什么为什么换还不太清楚,我只是想在这六周的创作里沿着我以前的创作思路继续发展,表现我与油画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和油画结婚。所以画面中右边的女主人代表着西方传统油画,所以她是不能换的,而且要忠实于原作,其他的部分依据原作构图的基础上换置部分物品来营造一个画室的场景,左边的男主是一位身穿工作服和原作中的人物一样的姿势的艺术家。但是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谈中我逐渐认识到我的这种思路是非常狭窄和自私的,画不是只给自己看得,一个艺术家不能只看自己喜欢的事,不能只关心自己的感受,不能只研究自己眼前的事物,应该对于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都要尽量了解,了解我们的历史,了解我们的现在,对于我们地未来要有所设想和预示。一位思想家曾经说过“我在行走,我在说话,但我不知道我是谁”“人类失去了做出判断的权力”,高更也画过《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都反映了从十九世纪下半期开始的现代科技文明所造成的文化危机,而中国也从那时起开始了一个“变异”的时代,所以我选择了一个基本以清代服饰和物品为置换物的方案,以中西两种文化冲突交杂和融合为背景,来反映我对中国文化危机的隐忧,这一戴有神圣怪诞和一丝背叛心理的结婚场景是说明我的这种危机感最好的形式。
2003年《结婚》 路昊油画 80.5X58cm
二.为什么要用传统的方式“结婚”:
我之所以选用VanEyke的这种最古老的油画技法来制作这幅作品是有如下理由的:
首先,我一直对他的作品感兴趣。在上大学以前我就看过他的画册,并被他所精致描画的人物所深深吸引,此后我对他的作品在技法上作过一些研究,很早就想找个机会临摹一幅他的作品。
其次,对传统写实性油画技法的喜爱。从童年看父亲画画开始我就对油画有了特殊的感情,我喜欢这种能够逼真的表现物体空间形体和质感的技法,喜欢看画面是哪一团深不见底的神秘的重颜色,特别爱看主人公眼睛里拿一点儿明亮的高光,虽然我在后来的学习中曾经讨厌过他,曾经沉浸在观念表现和抽象带给我的兴奋和短暂的满足之中,但我最终还是不能割舍掉这份感情,这种神秘带给我的安慰和充实的感觉是那种短暂的刺激和兴奋所无法代替的。
最后,在当今社会写实性绘画仍有它存在的价值和生命力。虽然当今的世界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世界,是一个高速创新的世界,但艺术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是不能拿一个标准来衡量的,我们可以拿显像度的高低来评价电视机的优劣,但不能仅以颜料耐久度的高低来判断一件艺术品的价值,一件艺术品是否创新的这个“新”远比科技创新的那个“新”要复杂得多。仅从绘画艺术的角度谈,现在人类对技术和形式的探索或者说是创新已经几乎到了尽头,尤其在架上绘画方面已经应有尽有,对我而言再研制一种新的更耐就更易于操作和除特殊效果的绘画材料来是我的作品归到创新一类的做法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我完全可以使用人类历史上创造的任何一种技法来表现我的主题,所以技法本身并没有陈旧一说。人类的审美取向在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次变化,但是只要人类存在就不会放弃对可信性和现实性的追求,不关信息多么迅捷,科学的幻想多么的让人充满希望,人们总是得到现实可靠的东西才能有归宿和平静,只要艺术家表现的是现代的,是他所深深感受到的,是与众不同的主题,那么这种写实绘画所传达出来的信息的可信性、丰富性、直接性和可迟久性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比拟的。
总之,我只有采取这样的媒介才能表达我要说明的意思。
三.“结婚”有什么新鲜的地方:
《结婚》是有新鲜的地方的:
第一,《结婚》把中国人物和物品置换到一幅西方古典大师的经典作品中。
第二,《结婚》把酒哟有中国清代特点和中国民间风格的服饰物品与代表西方传统文化的人物和物品病致参杂融合在一起。
第三,《结婚》在几乎完全忠实与原作的构图和技法基础上突破时空观念,对当今中国社会文化方面的变异现象进行讽刺并传达出作者的忧虑。
这就是我“结婚”的理由
2003年3月25日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